首頁最新消息相關文章【專欄】培養老年生活樂趣,常保身心健康

【專欄】培養老年生活樂趣,常保身心健康

2022年【熟齡怎麼Young】徵件活動比賽-徵件作品 作者 :何O

 

不知老之將至:台灣已經是老人國

四十年前在日本留學時,感覺日本老年人很多;近十年來,在台灣搭公車、坐捷運、在超市買日常用品、或在公園散步也產生一樣的感覺,周遭怎麼這麼多老人。原來是身邊的朋友與自己的年紀都增加了…

內政部20228月公告,台灣國民的平均餘命是80.86歲,其中男性77.67歲、女性84.25歲;再者,65歲人口佔全國人口的17.18%。世界衛生組織定義老年年齡是65歲,一個國家超過65歲的人口佔全人口數的15%以上就是老人社會,台灣已經是老人國。經濟部最近公布的資訊,2022年台灣的人均GDP高達32811美元,超越日本與韓國,表示台灣是富裕的國家,經濟繁榮、社會福利制度完備、居住環境安全與醫療設施進步,活到80歲已經不是問題,重點是老年生活過得平安、健康與喜樂。

 

老年適應的挑戰:心理與生理轉變不一致

從中年人的心態轉變為老年人並不容易,因為心理的老化不一定與生理的老化平行。隨著年歲增加,生理功能逐漸變化,如體溫調節的功能下降,比較怕冷;睡眠減少,且深睡的時間變短;味覺與嗅覺敏感度下降等等,這些生理變化需要心理的接受與調適。

有許多項目可以觀察心理老化的接受度,譬如學習的慾望,對於週遭事物的好奇心與興趣,欣賞與享受愉快事物的能力,以及參與活動的意志。一般來說,老年角色適應較好的人,衰老較慢,也就是,心理上逐步接受生理老化的事實,生活會逐漸安定下來。

年紀增加與身心調適的過程中,動機佔有重要的角色,學習新的事物,可以提高生活樂趣的心態。總之,生理的老化加上心理的因素,使老年的適應產生諸多的挑戰。

 

老年生活的基本功

65歲退休到終老,至少還有10年到15年是老年的生活,該如何安排生活呢?

首先,要顧好牙齒以獲得均衡的飲食與營養;要睡得好,比年輕時少睡23小時是正常的;要規律的運動,以顧好自己的腦,譬如每天走路(每天5000-7000),或是用跑步機取代,或游泳、或騎自行車、或用瑜珈訓練彈性與平衡感

其次,要有社交活動,維持舊的友誼,若是建立新的友誼,表示適應較好的一種狀態;要注意儀表的整齊清潔;家庭是重要的生活圈與支持的來源,住養老院也可以,好處之一是可與同輩們相處,增加社交機會。

再來,最好有宗教信仰,規律參與宗教活動的人,身體與心理健康的狀態較好。即使不能直接改善個人的身體健康,宗教可以提高對於疾病的適應能力。研究顯示,宗教信仰較強的人,比較沒有憂鬱的狀況。

 

培養活動促進生活樂趣:動態與靜態活動都很好

我住在公園的附近,常看到許多人走來走去,才知道運動可以產生快樂的感覺。我與內人也加入走路,養成每天規律走7000步的習慣。現在我還沒有完全退休,但是相比年輕時的空餘時間,多出很多。這些空出來的時間,讓我增加了若干生活的樂趣,譬如,觀察時事寫評論投稿到報紙,倘若獲得刊登,也會有愉快的感覺。此外,我喜歡欣賞古典音樂,有時候去逛唱片行,也是生活的樂趣。做可以快樂的事,會投入心力與感情,激發生命活力。我也常常詢問朋友們,是否養成讓自己快樂的習慣,綜合起來推薦如下:

培養園藝活動的樂趣

蒔花養卉可以促進心理健康,降低壓力、焦慮和憂鬱。用想像力「回歸自然」,這是引用哲學家Francis Bacon(法蘭西斯.培根)的說法。意思是說,當人們處在壓力下時,從自然界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,譬如:放鬆心情、找回自己、連接正常的人際關係,讓身心不適感逐漸緩解與消失。在台灣如何「回歸自然」?在陽台或空地蒔花養卉,想像是在大自然環境中,看著花草成長會有快樂的感覺,維持這感覺,生活就會產生樂趣。

培養閱讀的樂趣—維持腦力的活動

每天閱讀報紙,瞭解各種時事,如政治、文化、藝術、社會、經濟,增加見聞;每星期至少閱讀一本雜誌,深入瞭解各種議題;一年閱讀兩本探討特定主題的書籍。

培養旅遊的樂趣

考慮體力、精神與經濟狀況而規劃,國內外都可以。規劃的過程就有樂趣,透過旅遊的見聞,維持認知功能。

 

其他,如歌唱、跳舞、繪畫、野外賞鳥、釣魚等等,都是很好的活動雖然萬事起頭難,只要開始然後持之以恆,就可以感受到樂趣。

 

精神健康就是正向的自我尊重或幸福感,這種感覺與個人外在的社會經濟指標,如學歷、收入、地位無關,而是感受到生活的力量與存在的價值。老年的生活有挑戰性,但也充滿樂趣,需要自己去經營與體驗。

 

撰文/陳喬琪醫師(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)

您的身份是?

一般使用者

一般使用者

看老年憂鬱相關資訊

照顧者

照顧者

看照顧者的相關資訊

銀髮族

銀髮族

銀髮族該知道的事